唐玄宗《道德真經》注疏的幾點觀察

研究計畫: 政府部門科技部計畫

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針對目前存留完整的四家御注而言,以學術眼光與哲學的理論高度而言,《唐玄宗御註道德真經》、《唐玄宗御製道德真經疏》一向獲得較高評價。玄宗的《註》蓋先成於《疏》,《疏》乃所以補充《註》之不足。且《疏》雖非玄宗一手完成,但仍以其見解為主導。因此,考察《御注》、《御疏》之間的思想聯繫,將兩者視為一個有機整體的架構,發明其間思維理路的脈絡與理論宗趣的旨歸,當是構織玄宗老學思想的重要進路。君王注《老》特別引人注目的,在於注解者本身為政治人物的身分背景,且因位居一國之尊,故其對於《老子》一書的叩問以及意義的萃取,很難擺脫政治身體的思維理路與統治階級視角的籠罩。因此,資藉其解《老》的義理向度,或可更清楚了解老子思想與當時政治之間的關係,觀察一國之君如何將老子的政治理念實踐到國家百姓之中,此對於傳統文化與古代社會的理解確實多所助益。就玄宗《道德真經》注、疏而言,其後王真、李約、陸希聲、強思齊、杜光庭等皆援引其說或從其說,說明其注、疏對當朝老子學的影響。因此,當我們力圖勾勒唐代老子學多元詮解的具體圖象時,玄宗《御注》、《御疏》的影響力不容小覷。不同的理解視域,總是在不斷交融互攝,以形成新視域的過程中被把握、被理解。之於玄宗而言,從現實的政治條件、存在處境出發的新視域,對於《老子》文本的解讀,蓋能得到一番嶄新的發揮與應用,並且增益著後起研究者在種種理解向度上的可能憑藉與進路。因此,玄宗眼中的《老子》究竟是一部什麼性質的書?其間如何引發種種思考,並且進行專屬於玄宗個人的理解,皆值得深入探究與釐析。職是之故,本專題研究計畫:〈唐玄宗《道德真經》注疏的幾點觀察〉,初步以玄宗《御注》、《御疏》為觀察對象,輻輳出三個主要核心論題的思考,並嘗加以解決:一、分析玄宗《御注》與《御疏》之間思想聯繫的關係,並進一步判讀疏解團隊是否秉持「疏不破注」的原則,或另有「以疏破注」的現象發生。二、釐清玄宗老學思想與初唐「重玄學」之間思想聯繫的關係。此中的切入點為:關注「遣之又遣」的思維方式與「去執去滯」的修養功夫;發明心性論述的內在理蘊;掘發其佛教視角底下的詮解視域。三、針對唐末道士杜光庭所推廣、衍釋玄宗《御注》、《御疏》的《道德真經廣聖義》一書,進行全面的閱讀與分析,並提出相關問題的思考與論述。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2018/08/012020/07/31

Keywords

  • 《唐玄宗御註道德真經》
  • 《唐玄宗御製道德真經疏》
  • 重玄學
  • 心性論述
  • 佛教思想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