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易經》原本即含有中國文化中,最早出現的「天人合一」觀念,先秦《易傳》則深刻發掘、發展此一觀念,並在歷代《易》學家的創造詮釋中,逐漸形成系統的「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觀念很早就蘊涵於《周易》之中,最早見於1993年湖北荊門出土的《郭店楚簡‧語叢一》「《易》,所以會天道、人道也」,此語可謂為《周易》「天人合一」思想的最佳注腳。《周易》是歷來聖賢研究天道(自然規律)與人道(人文秩序)會通道理的經書,而「《易》,所以會天道、人道也」,充滿著極高的現代義涵。然而,「天人合一」四字成為語詞卻出現得很晚,一直到北宋張載(1020-1077)才明確提出來。而此觀念、思想既然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表現人類主體與自然客體之間,協調統一關係的核心命題,在工商業、高科技文明產生負面效應、影響越來越嚴重的現代,重新檢討省思《周易》「天人合一」思想的文化精神與應世特點,對於建構與重探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係,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因此,本專題研究計畫的宗旨蘄嚮,即在聚焦於《周易》整體經、傳、學三大系統中,如何詮釋「自然與人文」、「帝神與人文」、「道德與人文」三大關係向度的哲學義涵,以期為現代文明的圓融觀照。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2018/08/01 → 2019/07/31 |
Keywords
- 《易經》,《易傳》,《易》學,自然,人文,天人合一。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