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婚姻相關論述中「母親」身份的建構

研究計畫: 政府部門科技部計畫

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同性婚姻的立法相關議題近年來在台灣社會裡引起相當大的關注。此研究計畫奠基於本人前兩個與同性婚姻相關的計畫之上,但是選擇了一個不同的切入角度。在梳理收集到的語料時,我們發現許多對同性婚姻及性平教育相關議題表達意見的書寫者經常提出自己為母親的身份,或者自己的母親對其之影響。有鑑於「母親」身份在同性婚姻爭議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這些論述文本的相互回應性,此研究計畫將著眼於以下三點:(一)同性婚姻相關論述中,「母親」之身分如何在論述中建構,並與其他語言策略一同用以標示立場(stance),推進其論述?(二)在語言層面上,這些論述間是否存在互文性連結(intertextual link)?(三)在文化層面上,在以母親身份進行論述的同時,展現了哪些文化道德觀/意識形態(ideology),以及對於「母親」的各式想像及重現(representation)? 此研究計畫收集了三種語料:(1)前兩個計畫的自建語料庫,(2)與關鍵字「母親」「媽媽」與「同性婚姻」相關的媒體報導,(3)知名媽媽部落客Eliza Tseng 和2KidsMommy與同性婚姻及性平教育相關的貼文。此計畫以「母親」的身份建構以及互文性連結為切入點,探索各式立場如何透過語言傳遞。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2019/08/012021/07/31

Keywords

  • 母職
  • 認同
  • 互文性
  • 論述相應性
  • 立場
  • 同性婚姻
  • 評價語言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