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本計畫除了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外省人,收集了兩種不同形式的台語語料以供下階段計畫分析之外,也對不同年齡層且會說台語的外省族群,進行了半結構式的訪談。 外省人的台語習得來源以及態度,反映了社會的變化,包括外省本省的通婚、國語運動等等。早期的外省人從環境中習得台語,隨著本省外省通婚普遍,母系成了1960-1970以及1971-1980年代(俗稱五六年級)外省人最普遍的台語習得來源,到了七年級外省人的世代,其父母輩無論是否為台語母語者,都已是華語人,因此七年級外省人的台語習得來源,母系大幅減少。且即使習得來源為家庭,也不只是母系,有可能是父系或是父母雙方都有。畢竟這個年齡層的外省人,有相當大的比例是台語使用者,其中不乏台華雙母語者。因為其父母大多為外省第二代,也就是本省外省通婚的子女,加上其成長環境中,學校、工作、當兵等環境中也多有台語。 至於對台語的態度,則是從功能性轉變為認同性。另外,國語運動雖然對於本省族群衝擊很大,但對於外省族群來說,大多數受訪者幾乎都是沒有很具體的印象或甚至無感。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2019/08/01 → 2020/12/31 |
Keywords
- 台語
- 外省人
- 閩南語
- 本省人
- 國語運動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