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乾旱是臺灣重要的天然災害之一,過去幾十年出現過多次大型乾旱事件,往往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與民生不便。本計畫比較兩種近期發表的乾旱測定方法後,建構出一個較能反映實際乾旱發生時段的「臺灣氣象乾旱指數」(Taiwan Meteorological Drought index,簡稱TMD index),相關結果已在計畫執行的第二年發表於「大氣科學」中的「台灣氣象乾旱指數的建立與嚴重乾旱事件分析」一文。 由該乾旱指數識別而得的歷史嚴重乾旱事件,可以看出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特徵。臺灣乾季中的不同時期,由於地區海域海表面溫度變化或大尺度環流場改變,使得臺灣上空大氣較為穩定,進一步誘發極端乾燥的情況。相關結果已在計畫執行的第三年於「Atmosphere」期刊中的「臺灣嚴重乾旱事件與對應海洋及大氣環境之研究」(Analysis of Severe Droughts in Taiwan and its Related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Environments)一文發表。 颱風是臺灣一年當中的主要降水來源之一,其路徑走向不僅影響侵臺機率,更是決定臺灣往後是否面臨缺水問題的重要關鍵。在本計畫執行的最後一年研究中,我們則探討了西北太平洋颱風路徑與太平洋高壓的位置關係,依照颱風侵臺日數的多寡將每年颱風季(七月至九月)各月分類。分析後得知,當太平洋高壓東退且其西緣位於日本的東南側,颱風在接近琉球群島前易被駛流場帶至北方而遠離臺灣;若太平洋高壓向西延伸至臺灣上空時,會有如一屏障般使得颱風從巴士海峽或菲律賓通過抵達南海,因此颱風不易影響臺灣;然而,當太平洋高壓西緣位於臺灣和琉球群島之間時,高壓邊緣的駛流場會將颱風導引至臺灣附近,使臺灣易遭受颱風侵襲。相關研究結果已發表於「Atmosphere」期刊中的「西北太平洋和臺灣附近的颱風路徑、駛流場與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之氣候分析」(The climatological analysis of typhoon tracks, steering flow, and the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in the vicinity of Taiwan and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一文。此颱風侵臺與否的研究,同時也提供了颱風路徑與乾旱發生之間的討論。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2019/08/01 → 2020/11/30 |
Keywords
- 乾旱;臺灣氣象乾旱指數;臺灣氣候;颱風路徑;太平洋高壓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