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索諾克漢綠岩帶(Sonakhan greenstone belt, SGB)位於印度地盾中巴斯塔古陸的東北部,上部地層單元是由鐵鎂質-超鐵鎂質火成岩與侵入岩組成。藉由研究SGB中Boradih侵入岩中鉑族元素(Platinum-group element, PGE)的關聯,可了解該區域岩漿構造演化。在玻安岩質堆晶中,PGE隨金元素濃度增加(51.34–718.05 ppb),鈀元素(ΣPPGE = 292–496 ppb)相對銥元素(ΣIPGE = 32– 52 ppb)呈現較高的豐度。PGE係源自玻安岩質的母岩漿熔融,其中銥元素可能分配自單硫化物的固熔體。銅(22–80 ppm)、鉑(22–238 ppb) 和鈀 (31–377 ppb) 元素濃度顯示鉑和鈀在結晶階段後期已分配至富半金屬質熔體。由玄武岩及超鎂鐵質堆晶的地球化學特徵,可推論SGB為隱沒帶構造。在巴斯塔古陸的SGB與印度南部達爾瓦(Dharwar)古陸東部的綠岩帶之間也發現了相似的地球化學與岩石構造相關性。SGB (V/Yb =146 ± 25) 和達爾瓦古陸東部綠岩帶 (V/Yb = 134 ± 52) 皆記錄相似的顯生宙隱沒帶氧化作用條件。因此,我們認為太古宙-古元古代巴斯塔和達爾瓦古陸存在岩漿與構造相關性。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2018/08/01 → 2021/07/31 |
Keywords
- 巴斯塔古陸
- 鉑族元素
- 索諾克漢綠岩帶
- 印度
- 太古宙-古元古代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