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台灣戒嚴時期旅外遊記為再現世界的方式之一,亦是文學生產的一環,與文化傳播的關聯密切。戒嚴時期自由出境的機會受限,其中文化冷戰階段,國際訪客計畫的遊記作者因身分不同而各具參訪目的,文本內容多為冷戰脈絡下赴美國的參訪論述及文化意象。遊記提供後人嘗試接近戒嚴時期感知結構的途徑,在頗為凝肅的反共氣氛之下,透過觀察異國的文化脈絡,省思家園有所不足之地方,流露企圖形塑理想社會的使命感。這些遊記中常以國外見聞與台灣比較,文本隱含台灣為成就更良善新興計畫的途徑,勢必要經過諸多碰撞、對照與吸收。透過觀摩世界文化的經驗,希望形塑出更理想的社會,激發改革台灣的理念。在戒嚴時期的遊記不僅流露人文地景的空間記憶,更呼應反共的時代氛圍,蘊含文藝人士對自由世界的認同及批判。本專題計畫將應用美國國家安全解密等資料庫蒐集背景資料,探討作者如何藉由遊記傳播異國文化及其於戒嚴時期的脈絡意義。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2017/08/01 → 2020/07/31 |
Keywords
- 戒嚴時期
- 文化冷戰
- 旅遊書寫
- 再現空間
- 敘事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