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衛生教育之心理健康素養專業課程分析、發展 、執行與評估

研究計畫: 政府部門科技部計畫

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培養具備心理健康素養的公共衛生領域專業人員有助於去除社會中不利群體健康的因子。本研究計畫第一年旨在透過內容分析法、修正式德菲法及焦點團體法,瞭解國內公共衛生相關科系開設與心理健康素養有關的課程現況及缺口,並發展心理健康素養課程模組。根據本研究之內容分析法結果顯示國內心理健康素養相關課程多著重於了解如何獲得並維持正向的心理健康(第一面向),以及了解精神疾病及其治療方式(第二面向)。然而較少課程內容涵蓋降低精神疾病相關污名(第三面向),提升尋求協助的效能(第四面向)以及提升尋求協助的態度(第五面向)。內容分析法的結果亦指出國內心理健康素養相關課程的教學方式多以傳統之講述法為主;評量方式則多採用報告及紙本考試為主。為建構具備完整心理健康素養五大面向之課程,本研究計畫第一年回顧國內外心理健康素養相關研究及計畫,擬定德菲法問卷,邀請公衛領域開設心理健康相關課程的專家學者進行兩次修正式德菲法。依據德菲法研究結果擬訂公共衛生教育心理健康素養課程14項學習目標及68項學習內容。以此研究結果為基礎,進一步分別透過學生焦點團體及專家焦點團體,建構出具高度共識之公共衛生教育心理健康素養課程18週課程學習目標及學習內容。本研究計畫第一年透過內容分析法、修正式德菲法及焦點團體法建構出以學校為本位且涵蓋心理健康素養五大面向之本土化公共衛生教育心理健康素養課程。本研究計畫第二年以第一年建構之公共衛生教育心理健康素養課程作為介入內容,旨在探討針對公共衛生領域學生實施心理健康素養課程介入前後之成效。本研究對象為大臺北地區兩所大學公共衛生領域科系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素養課程介入以及成效評估。問卷施測時間分別為在課程介入前對研究對象進行前測,課程介入結束後進行立即後測,以及六週後再進行追蹤後測,完成三次施測且為有效問卷的研究參與者為48人。關於前測及後測分數的改變程度,心理健康素養總分變化達到統計顯著差異(p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2019/08/012021/07/31

Keywords

  • 心理健康素養
  • 公共衛生教育
  • 健康照護專業族群學生
  • 內容分析法
  • 修正式德菲法
  • 焦點團體訪談法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