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教室對話(Classroom Talk)已被視為可以增強學生學習及閱讀認知的重要方式,主流的教室討論為「教師引導-學生回應-教師評估」(Initiation-Response-Evaluation, 簡稱 IRE)模式,另一種則是由學生主導的小組討論(Small Group Discussion) 模式。「深度討論教學法」(Quality Talks,簡稱QT)是由賓州大學研究團隊發展,且已被證明是可以有效促進學生閱讀理解和提升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小組討論教學模式。然而不同語言文化背景,往往會影響教室中的討論與互動行為;亞洲國家強調教師為傳遞知識的主要角色,而學生常因習慣被傳遞知識,較不會主動思考提問,或因擔心教師或同儕對提問之問題的認可,因此在課堂上的發言並不踴躍,也怯於提問。此外,我國國小教學,主要以教科書為主,學校有一致的教學進度,並以考試成績決定學習成效。因此如何將深度討論融入現有的教學體制,以及如何在現有的教學體制下進行深度討論,國小學生對於深度討論教學方式的接受度與學習成效為何,都是值得探討的主題。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以國小六年級國語課為對象,透過計畫、行動、觀察及反思的循環模式,歸納出融入國語科之深度討論模式,並了解學生對於不同層次問題的提問及論證能力的改變;經過一學期的行動實驗,我們發現學生喜歡閱讀討論,主動學習,各類型問題的提問能力增加,批判式的回應討論提升,寫作言之有物;此外雖然由教師教學的時數減少,但透過深度討論,全班的國文成績反而從原本的中段班躍升為全六年級第一名。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2018/08/01 → 2019/12/31 |
Keywords
- 深度討論
- 小組討論
- 閱讀理解
- 提問能力
- 批判思考
- 國語課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