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背景:Boström等 (2012) 所發現之肌肉激素─irisin係透過運動刺激骨骼肌分泌,會促使脂肪產生棕化(browning)現象而產熱耗能,進而可能形成整體代謝上的益處。近期的研究指出,irisin可能參與運動後肌肉合成、修補的過程,則運動造成肌肉損傷的狀態是否會改變irisin濃度,且在重複訓練效應 (repeated bout effect) 之下對irisin會形成何種影響,值得進一步探討。目的:探討單次及重複下坡跑誘發肌肉損傷之狀態對於肌肉所分泌之irisin及肌肉損傷和肌肉合成指標之效應。方法:招募24名無規律運動習慣之年輕健康男性,隨機分派至水平跑組 (LR, n=12) 或下坡跑組 (DHR, n=12)。受試者分別重複進行兩次相同之30分鐘70% VO2max跑步運動 (LR組及DHR組跑步機坡度分別為0° 和-15°),期間相隔兩週。於每次運動前 (Pre)、運動後立即 (Post0)、運動後1小時 (1h)、運動後24小時 (24h)、運動後48小時 (48h) 等時間點進行血液樣本採集,分析肌酸激酶 (CK)、肌紅蛋白 (Mb)、irisin、IGF-1、生長激素 (GH)、睪固酮/皮質醇比 (T/C ratio) 等之數值。此外,實驗過程亦收集呼吸、心跳、痠痛自覺指數等數據。所得數據以混合設計三因子(組別×時間×次別)變異數分析進行檢定。結果:(1)第一次下坡跑後24、48小時irisin濃度顯著高於運動前、運動後立即,第二次下坡跑運動後立即、運動後1小時顯著低於運動前 (p < .05);(2) irisin第一次下坡跑後48小時內曲線下面積顯著高於第二次下坡跑 (p < .05);(3) irisin運動後48小時變化率與睪固酮 (p < .05)、T/C ratio (p = .053) 呈正相關;(4) CK、Mb、痠痛指數、IGF-1、GH、皮質醇於第一次下坡跑顯著高於第二次下坡跑 (p < .05);(5) 下坡跑組與水平跑組在兩次運動間之能量消耗無組別及次別間顯著差異 (p > .05)。結論:irisin於下坡跑後濃度上升的情形會因重複訓練效應而減緩,且irisin在運動後恢復期之變化可能與肌肉合成作用有同步關係。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2017/08/01 → 2018/07/31 |
Keywords
- 延遲性肌肉痠痛
- 同化性荷爾蒙
- 離心運動
- 肌肉萎縮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