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本文閱讀楊德昌的作品,特別是《恐怖份子》(1986)、《麻將》(1996)、以及《一一》(2000),分析「新」與「舊」在其電影創作中的呈現以及文化意義。論文首先跳出當代台灣電影論述中西化與懷舊流派對立的思考侷限,企圖找到一個「新」的角度來觀察楊德昌電影求「新」的企圖,說明楊德昌式的「捨舊求新」並不意味以彼易此、以外來易本土等本質性的文化替代,而是鼓勵一種拒絕複製既成文化產品、拒絕重複先前慾望、創作軌跡,以呈現個人在不同時空情境下創造「差異」(differences)能力的文化態度。其次,筆者援引爾本(Greg Urban)所提出的「『新』後設文化」(the metaculture of newness)概念,說明楊德昌如何透過過膜的、韓旋台北駁雜面相的閱聽影音呈現,介入台北「新」文化的後設建構。論文試著將楊德昌的電影文本讀為再現、評述台北都會經驗的「後設論述」(meta-discourse),在思考楊德昌的電影如何介入台北文化的後設層面,斡旋都會中的「新」、「舊」慾望時,筆者觀察了(1)楊德昌電影中的角色如何掙扎於重複「舊」與追求「新」的現實困境,進而突顯追求「新」的困難度與重要性;(2)楊德昌本身如何透過虛構故事與鏡頭的設計、剪接連繫起城市中或許看似不相干的人、事、時、空,積極策動台北「新」情境、「新」慾望產生的可能。
Translated title of the contribution | "Who Knows What S/he Wants?": Taipei in Edward Yang's Meta-Discourse of Newness |
---|---|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Traditional) |
Pages (from-to) | 39-61 |
Number of pages | 23 |
Journal | 中外文學 |
Volume | 33 |
Issue number | 3 |
DOIs |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2004 |
Keywords
- Edward Yang
- Taipei
- Taiwan films
- city writing
- metaculture
- meta-discourse
- newness
- fiction
- cultural f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