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evelopment of Figurative Meanings in Children: A Case Study of L1 'Lao'

徐 佩瑜(Pei-Yu Hsu), 陳 純音(Doris Chun-Yin Chen)

Research output: Contribution to journalArticlepeer-review

Abstract

本研究旨在探討以中文為母語之兒童對「老」字的喻義理解,主要探討的議題包括隱喻意義、語意透明度和生命效應等因素。本研究包含兩個理解能力測驗:口頭詮釋測驗與選擇題測驗。研究對象包含實驗組的一百位兒童,依平均年齡七歲至十一歲分成五組,每組二十人,以及對照組的二十位成人。研究結果顯示,字面意義比隱喻意義容易習得。其中,兒童對語意較模糊的隱喻用語有較多錯誤,兒童的理解能力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老」的生命效應除了與修飾的名詞搭配有關之外,亦與隱喻意義之辨識有關。最後,研究發現,七歲兒童仍在理解字面語意階段,兒童十歲後方能理解隱喻用語搭配有生命與無生命名詞;總言之,兒童對於「老」隱喻用語之習得能力隨著年齡增長而提升。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Traditional)
Pages (from-to)1-45
Number of pages45
Journal華語文教學研究
Volume13
Issue number3
Publication statusPublished - 2016

Keywords

  • 隱喻意義
  • 語意透明度
  • 生命效應
  • 華語
  • 第一語言習得
  • metaphoricity
  • transparency
  • animacy
  • Mandarin Chinese
  • 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

Cit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