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Original language | English |
---|---|
Pages (from-to) | 1-45 |
Number of pages | 45 |
Journal | 華語文教學研究 |
Volume | 13 |
Issue number | 3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2016 |
Fingerprint
Keywords
- 隱喻意義
- 語意透明度
- 生命效應
- 華語
- 第一語言習得
- metaphoricity
- transparency
- animacy
- Mandarin Chinese
- 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
Cite this
The Development of Figurative Meanings in Children: A Case Study of L1 'Lao'. / 徐佩瑜(Pei-Yu Hsu); 陳純音(Doris Chun-Yin Chen).
In: 華語文教學研究, Vol. 13, No. 3, 2016, p. 1-45.Research output: Contribution to journal › Article
}
TY - JOUR
T1 - The Development of Figurative Meanings in Children: A Case Study of L1 'Lao'
AU - 徐, 佩瑜(Pei-Yu Hsu)
AU - 陳, 純音(Doris Chun-Yin Chen)
PY - 2016
Y1 - 2016
N2 - 本研究旨在探討以中文為母語之兒童對「老」字的喻義理解,主要探討的議題包括隱喻意義、語意透明度和生命效應等因素。本研究包含兩個理解能力測驗:口頭詮釋測驗與選擇題測驗。研究對象包含實驗組的一百位兒童,依平均年齡七歲至十一歲分成五組,每組二十人,以及對照組的二十位成人。研究結果顯示,字面意義比隱喻意義容易習得。其中,兒童對語意較模糊的隱喻用語有較多錯誤,兒童的理解能力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老」的生命效應除了與修飾的名詞搭配有關之外,亦與隱喻意義之辨識有關。最後,研究發現,七歲兒童仍在理解字面語意階段,兒童十歲後方能理解隱喻用語搭配有生命與無生命名詞;總言之,兒童對於「老」隱喻用語之習得能力隨著年齡增長而提升。
AB - 本研究旨在探討以中文為母語之兒童對「老」字的喻義理解,主要探討的議題包括隱喻意義、語意透明度和生命效應等因素。本研究包含兩個理解能力測驗:口頭詮釋測驗與選擇題測驗。研究對象包含實驗組的一百位兒童,依平均年齡七歲至十一歲分成五組,每組二十人,以及對照組的二十位成人。研究結果顯示,字面意義比隱喻意義容易習得。其中,兒童對語意較模糊的隱喻用語有較多錯誤,兒童的理解能力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老」的生命效應除了與修飾的名詞搭配有關之外,亦與隱喻意義之辨識有關。最後,研究發現,七歲兒童仍在理解字面語意階段,兒童十歲後方能理解隱喻用語搭配有生命與無生命名詞;總言之,兒童對於「老」隱喻用語之習得能力隨著年齡增長而提升。
KW - 隱喻意義
KW - 語意透明度
KW - 生命效應
KW - 華語
KW - 第一語言習得
KW - metaphoricity
KW - transparency
KW - animacy
KW - Mandarin Chinese
KW - 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
M3 - Article
VL - 13
SP - 1
EP - 45
JO - 華語文教學研究
JF - 華語文教學研究
SN - 1811-8429
IS - 3
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