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omposite Structure of Mesolows Accompanying Heavy Rainfall in the Taiwan Mei-Yu Season

    Research output: Contribution to journalArticlepeer-review

    Abstract

    本文選取1985~87年台灣梅雨季5個伴隨豪雨之中尺度低壓個案,利用每3小時之地面資料及每3小時之日本同步衛星(GMS)數據化雲頂溫度資料,以合成方法研究個別低壓、不同生命階段之低壓與不同尺度之低壓結構。合成場包括,氣壓、溫度、温度露點差、流線與等風速線、渦度、散度、平均雲頂溫度及不同雲頂溫度之深對流頻率。 結果顯示,個別中尺度低壓合成結構間存在顯著之相似性與相異性。在梅雨鋒上形成且沿鋒面在台灣海峽東移之低壓,具有較大水平尺度、較長生命期及較深中心氣壓,且豪雨發生在低壓以南之最大輻合區與最強西南氣流區。在台灣西北及西南地區產生之中尺度低壓,豪雨則發生在低壓區域。中央山脈對低層由東北方而來的冷空氣之阻擋效應,顯然為台灣西北部與西南部中尺度低壓形成之重要因子,而海陸摩擦差異導致之中尺度低壓區内之風切渦度,則為中尺度氣旋形成與維持之重要機制。 不同生命階段之合成結構顯示發生在低壓中心以南之深對流與豪雨,顯然透過西南氣流和近地層輻合之增強與中尺度低壓之形成和發展密切關連。深對流/豪雨與最大輻合區之密切關係,更顯示邊界層之摩擦輻合效應在決定對流發展之重要角色。此外,結果亦顯示地面摩擦在中尺度氣旋演變過程裡,有抵消渦旋拉伸之旋生效應。最後,不同尺度之結構異同亦存在於中α與中β尺度之低壓,其特徵則類似個別合成低壓之結構。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Traditional)
    Pages (from-to)533-556
    Number of pages24
    JournalTerrestrial,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s
    Volume3
    Issue number4
    Publication statusPublished - 1992

    Cit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