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本文以身體記憶(bodily memory)概念分析消費者對「臺灣菜」的不同定義、認知與喜好,並檢視這些不同的認知方式及喜好與個人的國家意識具有何種關連。筆者認為,對特定飲食的喜好可概念化為一種身體記憶,身體記憶的形成與個體的社會位置、社會經驗與身體感受密切相關。而此社會位置、經驗與感受,其實也構成了「國家意識」形成的基礎。因此,對於飲食喜好與國家意識二者的關連,不宜以線性因果關係去理解,而要從形塑二者的共同基礎進行探究。此影響特定國族飲食喜好與國家意識的共同基礎,則與人們理解社會的感知方式(sensibility)相涉。不同的感知方式促使人們對國家與國家文化產生不同的理解,對「臺灣菜」的定義與認知也因此不同,可能來自性別、族群、國家等不同的視角。「國族料理」(national cuisine)是否為具意義的項目,因個體的感知方式而異。個體對國族料理的強烈喜好也不能單純解釋為國族認同的展現。食物雖經常被指認為一種標誌、維持族群疆界的重要文化要素,但此標誌與畫界的功能仍有其限度。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Traditional) |
---|---|
Pages (from-to) | 163-196 |
Number of pages | 34 |
Journal | Taiwan Journal of Anthropology |
Volume | 8 |
Issue number | 3 |
DOIs |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2010 |
Keywords
- 臺灣菜
- 身體記憶
- 體現
- 感知
- 國家意識
- bodily memory
- sensibility
- Taiwanese cuisine
- culinary preference
- national conscious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