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污染區域中存活的微生物持續受到環境中污染因子的制抗(即達爾文之物競天擇說),且因微生物缺少遷移性、具高突變率、及易受環境因子篩選等特性,因此可以利用某一環境中的抗汞污染微生物之族群數量作為該區域受到長期汞污染的指標。本研究分析了位於台南高雄兩縣邊界的二仁溪及三爺宮溪溪畔表層沈積底泥的微生物相,發現採自工業區域的樣品中約10%的微生物分離株具有抗汞性(60ppm氯化汞),而取自農業區域的樣品則無法分離出任何抗汞微生物。當汞的濃度由60 ppm提高到100 ppm時,工業區樣品中抗汞微生物的分離率也從10%降至0.1%。這些結果顯示,抗汞之微生物能存活於汞污染之環境下,從抗汞微生物的出現率則可作為環境受汞污染物衝擊的指標。
Original language | English |
---|---|
Pages (from-to) | 365-374 |
Number of pages | 10 |
Journal | 臺灣水產學會刊 |
Volume | 22 |
Issue number | 4 |
DOIs |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1995 |
Keywords
- 海綿(Strongylophora Durissima)
- mero-雙萜類
- 細胞毒性
- 毒魚作用
- Sponge(Strongylophora Durissima)
- Meroditerpenes
- Cytotaxicity
- Ichthyotoxi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