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則”原則在籃球擋切戰術的應用

Research output: Contribution to journalArticlepeer-review

Abstract

二十世紀的物理學有三次重大的理論革命,一是量子力學,一是相對論,最近的一次便是「複雜理論」(Complexity Theory)。不同於以往科學的化約特性,也就是設定研究範圍,指研究部分,並假設部分的研究最終會等同於整體。複雜理論想要對整個現象,例如天氣、股市、交通流量、運動等複雜的現象,作一全像式的研究。此種研究之所以可能,很大的原因需歸功於電腦的發明以及普及化,大量的數據已經不會構成計算上的問題。物理學研究典範的改變,連帶的影響了整個科學以及其他人文、社會學研究的變化,比較敏感的體育運動學術研究,也注意到了此學術研究的典範轉移,而逐漸受到影響。喜歡籃球的人士應該對「擋切」(Screen),或稱爲「掩護」此戰術,不會陌生。從小學生到最高水平的NBA比賽,您幾乎都可以看到此戰術的應用。然而,欲對擋切戰術有深入的了解,並且能應用自如可就不那麼容易。本文試圖應用複雜理論中,「分類系統」(Classifier System)的「若-則」原則(If-Then Rule),以清楚的了解整個擋切戰術的運作。主要內容包含「有球的擋切」(On-the-ball Screens)、「無球的擋切」(Off-the-ball Screens)以及「運球的擋切」(Dribble Screens)等檔切戰術的三個主要變化。研究結果發現以0:代表做單擋的人,無持球;1:代表被擋的人,有持球的序號模式,以有球擋切爲例子,主要可以發展成四種變化:1、若防守者不換人時,則採用011;2、若防守者換人時,則採用010;3、若防守者不換人,且跟的很緊時則採用01#;4、若防守者換人,且跟的很緊時則採用010#。「無球擋切」和「運球擋切」也類似。理論上的發現,不等同於實際的比賽現場。最重要的是先有觀念後,透過反覆的練習,和模擬的比賽,以掌握解讀比賽情境的能力!以無球擋切爲例子,很重要的一個觀念是:「進攻時90%沒有拿球的時候要做什麼?」透過不斷的擋人、空手切入才是正確的作法。應用擋切戰術時,「根據防守者的情境做出合理的反應」,是一個需要長時間+用腦袋打球,才能擁有的能力。適當的吸收新知,應用到教學與訓練的工作,則是本文的主要貢獻。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Traditional)
Pages (from-to)125-139
Number of pages15
Journal運動教練科學
Issue number9
DOIs
Publication statusPublished - 2007

Cit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