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本文透過版本的比較,介紹影響近代西方對中國宗教理解的一份極為關鍵的文本-明末耶穌會士龍華民(Niccolò Longobardo, 1559-1654)撰於1623年的《論中國宗教的幾點問題》及其後四種譯本之間的格式問題,聚焦在邊欄中文的考證與註釋的比對兩個方面。《論中國宗教的幾點問題》寫成之後將近八十年的時間裡,分別被譯為拉丁文(1661)、西班牙文(1676)、法文(1701)與英文(1704),在西班牙譯本正式出版後方逐漸廣為人知。其法譯本不僅是索邦神學院和羅馬教廷對中國耶穌會和中國禮儀進行宗教裁判的重要依據,此後學界的討論也多根據此譯本。不同時期的稿本和版本其格式和內容並不完全相同,箇中差異在於圖像、邊欄中文與註釋三個部分。圖像和邊欄中文僅出現在葡文原文和拉丁譯本,在正式出版的譯本裡均未見。而註釋為利安當和閔明我在翻譯時所加,龍華民的原稿未見,法譯本亦無,僅出現在拉丁本、西班牙文本和英文本。而西班牙譯本的注釋數量又高於拉丁譯本。本文將主要關注原文和譯本的格式,尤其側重在目前學界較少處理的葡文與拉丁文譯本,包含邊欄中文和註釋有無、刪增等問題。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Traditional) |
---|---|
Pages (from-to) | 23-44 |
Number of pages | 22 |
Journal | 哲學與文化 |
Volume | 44 |
Issue number | 11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