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心運動引起不同程度延遲性肌肉酸痛與肌肉損傷指標反應之間的關係

何 智巧, 陳 信良, 陳 忠慶(Trevor C. Chen), 林 明儒

Research output: Contribution to journalArticlepeer-review

Abstract

背景:人體肌群進行離心運動後會產生肌肉酸痛現象,此種現象稱為延遲性肌肉酸痛(delay onset muscle soreness, DOMS)。由於每個人誘發DOMS程度,會受到個人對酸痛主觀感覺之影響,而且過去文獻都僅以小樣本數做為探討離心運動對DOMS之影響而已。目前還無文獻針對離心運動對引起DOMS個別差異做探討,並且也不清楚DOMS與其他常用肌肉損傷指標之間的關係為何。目的:考驗「離心運動引起高、低DOMS反應族群,是否會與最大等長肌力(MVC)、關節活動範圍(ROM)、肢體圍(CIR)、血液肌酸肌酶(CK)活性指標之間具有相關」之假設。方法:召募356位男性大學生使用其非慣用手肘屈肌群,在進行最大等速離心運動(MAX;30°/s)前、後0-5天各進行一次DOMS、MVC、ROM、CIR及CK的測驗。接著,以MAX後引起最大DOMS反應值為依據,選取排序 在最前與最後的20%樣本數,做為高(HR)和低(LR)反應組(n=72人/組),並以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及皮爾遜積差相關進行所有依變項的統計分析。結果:一、HR組在MAX後引起所有肌肉損傷指標的變化程度皆明顯比LR組來得大(p > .05)。二、在MAX後恢復期間,HR組DOMS與其他指標(MVC: r=-.25、 ROM: r=-.20、CIR: r=.23、CK: r=.20)最大變化程度之間也具有相關(p<.05)。結論:這些結果顯示,DOMS可做為評估離心運動引起肌肉損傷之個別差異反應指標。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Traditional)
Pages (from-to)140-152
Number of pages13
Journal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
Volume14
Issue number2
DOIs
Publication statusPublished - 2015

Cit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