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本文主要在於針對肌肉從事離心收縮後,對肌肉損傷的變化情形,以及離心運動對肌肉損傷的適應問題來進行探討。因從事不熟悉或新的高強度離心運動時,會使肌纖維的組織和細微構造被拉扯而受到損傷,進而誘發延遲性肌肉酸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簡稱DOMS)之狀態,約在運動停止後24-72小時之間,關節活動範圍(range of motion,簡稱ROM)下降和肌肉酸痛的情況最為明顯,但肌肉組織發生水腫的現像,卻出現在運動後第五天左右。最大肌力大約在運動後0-24小時之間即出現最低值;血液中之肌肉蛋白質的出現量,會延遲至運動後第2天以後才會突然大量上升,約在第5天左右出現最高峰。之後,隨著休息時間的延長DOMS會被慢慢的修復,大約在運動後的第7-10天以後,才能夠完全的恢復。從事單一回合的離心運動時,可能可以刺激肌肉產生適應的能力,而使原本已受到損傷的肌纖維,更有抵抗免於隨後再繼續運動時所可能產生之進一步傷害。雖然相關文獻所測得之肌肉損傷的適應時間並一致,這可能是因實驗設計的不同所導致的。不過在運動後第3天到第6個星期之內,在讓原本已損傷之肌纖維再做第二回合的離心運動時,其所被測得之值(依變項)顯著地比第一回合後來得小。其中肌力、ROM和肌肉酸痛的適應情況,大約可以維持6個星期左右;肌酸激醇(creatine kinas,簡稱CK)活性至少可以維持6個月以上。雖然這些指標之中,有一些在時間上的變化情形很類似,但是否意謂著都是由相同的生理機制所造成的呢?還須要未來進一步的研究來加以查證。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Traditional) |
---|---|
Pages (from-to) | 177-188 |
Number of pages | 12 |
Journal | 北體學報 |
Issue number | 5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19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