鉑的重構-皺化與失蹤原子列的觀察與研究

林 榮君(Rung-Jiun Lin), 傅 祖怡(Tsu-Yi Fu)

Research output: Contribution to journalArticlepeer-review

Abstract

本研究利用場離子顯微鏡觀察鉑的皺化與失蹤原子列的表面重構。重構的發生是為了降低材料的表面自由能,而皺化及失蹤原子列都是降低其表面自由能的一種方式。皺化方面,包括(111)、(100)、(311)、(110)等表面自由能較低的指數面,將隨著退火溫度的提升而逐漸擴大,並且退火溫度達到700K以上時也發現(310)面發生了擴張的行為,說明了即使擁有較低表面自由能,外加能量未能達到該指數面所需的動態能量時,依然不會有皺化行為的發生。失蹤原子列方面,失蹤原子列的表面形貌在(110)面及(311)面,經過退火後由(1×1)重構成(1×2)的結構,另外在(331)面及(211)面,是由(1×1)變成表面兩層(1×2)的結構,這種結構可以是原子跳動,亦或是原子的增加、消失所形成。最後在觀察(310)面的皺化行為中,同樣也發現了(1×1)轉變成(1×2)的結構。說明了非通道結構的晶面同樣有失蹤原子的發生,所以在皺化的實驗中仍需考慮失蹤原子列的機制。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Traditional)
Pages (from-to)13-19
Number of pages7
Journal真空科技
Volume23
Issue number2
DOIs
Publication statusPublished - 2010

Cit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