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級中學生認知地圖之分析研究:以粒子行為試題為例

邱 美虹(Mei-Hung Chiu), 鐘 建坪, 張 志康(Chih-Kang Chang), 白 勝安(Sheng-An Bai)

Research output: Contribution to journalArticlepeer-review

Abstract

本研究針對全國概念調查的結果進行次級資料分析(secondary data analysis),目的在探索中學生的認知地圖及其形成的相關限制因素。研究的分析架構是以Hempel(1958)描述現象觀察的理論解釋與Wellman(1994)和其他學者(Chaib-draa & Desharnais, 1998; Pena, Sossa, & Gutierrez, 2008)詮釋因果推論的認知地圖為基礎。首先,研究者依據全國概念調查雙層診斷測驗試題內容(Chiu, 2007),找出特定概念間的相互關係;其次,透過雙層試題的語意連結,形成不同試題選項之認知地圖的質性描述;最後,分析跨年級中學生認知地圖的分布情形,藉以瞭解學生在概念發展上的差異。本研究結果指出:一、跨年級中學生正確連結理論系統與經驗觀察的人數比例,雖然隨年級增加而提高,但是比例仍然偏低。二、在相似情境試題中,跨年級中學生受到壓力、重量以及隨機性等不同限制因素的影響,會形成不同類型的認知地圖。本研究所確認的概念限制因素可解釋認知地圖在概念圖像化的因果推論關係,而以認知地圖作為次級資料分析的研究方法所產生的限制與對研究的意涵將在文末一併討論。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Traditional)
Pages (from-to)207-240
Number of pages34
JournalJournal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 Sciences
Volume56
Issue number2
Publication statusPublished - 2011

Cit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