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本研究根據真實的請求情境歸納華語的拒絕模式,詮釋在特定語體與語境變因作用下之運作特徵。語料來自台灣大學生與研究助理的對話內容,溝通媒介包括電話與電郵;拒絕標的包括勞心與勞力請求。結果指出,拒絕行為一般包含意圖明確的拒絕與阻因兩個成分,在電話中出現順序不定,偶以迂迴策略取代;在電郵中偏好先說明阻因再拒絕,並搭配更多道謝與道歉的禮貌策略。兩種語料的差異反映媒介的特性,電話接近口語語體;電郵接近書面語體。請求類型亦影響拒絕模式,內在阻因多用以拒絕勞心的請求;外在阻因拒絕勞力的請求,可見拒絕行為與請求標的有其相依性。結論顯示語言、語體與語境的互動,並為語用分析與華語教學的聯繫提供例證。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Traditional) |
---|---|
Pages (from-to) | 111-137 |
Number of pages | 27 |
Journal | 臺灣華語教學研究 |
Issue number | 1 |
DOIs |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