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重選手之運動目標取向、自我效能與成敗歸因之相關研究

盧 素娥(Su-Er Lu), 蔣 明雄, 季 力康

Research output: Contribution to journalArticlepeer-review

Abstract

本研究的目的:一、探討不同運動目標取向的舉重選手,在挺舉成敗後(賽前/賽後)之自我效能的差異情形。二、探討不同運動目標取向的舉重選手,在抓、挺舉成敗後,其歸因(能力、努力、工作難度、運氣)之差異情形。三、探討舉重選手的歸因與抓、挺舉後測之自我效能的相關情形。工具以『運動目標取向量表』、『自我效能自評表』、『成敗歸因量表』。研究結果:一、選手在抓、挺舉成功和失敗,其各組型的前、後測自我效能並無顯著差異。二、抓、挺舉成敗後,唯有在抓舉成功時,在工作難度的歸因上以「高工作/低自我」組型,顯著高於其他各組型,而失敗時,在工作難度上以「高自我/低工作」顯著高於其他各組;在能力的歸因因素上,成功時以「高自我/低工作」組型,顯著高於其他各組;失敗時以「低工作/低自我」組型,顯著高於其他各組。三、在抓舉成功時,後測自我效能與運氣歸因呈顯著負相關(-.58(上标 *)),在抓舉失敗時,後測自我效能與工作難度歸因呈顯著負相關(-.60(上标 *))。另外,在挺舉成功時,其後測自我效能與各項歸因均無顯著相關;而在挺舉失敗時,其後測自我效能與歸因中的能力(-.58(上标 *))、工作難度(-.58(上标 *))、運氣(-.84(上标 *))呈顯著負相關。結論:教導「低工作/低自我」的選手分析成敗的原因,幫助選手提高學習的動機。並且對於增強自我效能的提升,建議教練從平日訓練過程中,協助選手訂定明確自我的預期目標,且長期的對選手砥礪,讓選手在不斷訓練嘗試成功的預期目標達成中,使選手不斷體驗成功而不斷的增強其自我效能。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Traditional)
Pages (from-to)97-114
Number of pages18
Journal國立體育學院論叢
Volume18
Issue number4
DOIs
Publication statusPublished - 2007

Cit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