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本實驗在以分子生物的技術,進行第一型黏多醣儲積症(MPS I)的基因突變及多型性分析。首先由正常人及患者的皮膚纖維母細胞萃取出poly(A)^+ RNA作為模板,用特殊序列的寡核甘酸引子及鼠類白血病毒(Mo-MLV)反轉錄酵素,合成和mRNA序列互補的第一鏈cDNA,再用聚合酵素鏈反應(PCR),將α-L-iduronidase(IDUA)基因,以部份重疊的二片段選殖出來。置入pGEM-T載體後,將篩選出的純系(clone)進行DNA序列分析,將比較正常人及患者的基因序列,來了解患者的分子病因。患者W3為異型合子,在對偶基因1上,轉錄起始密碼ATG之G突變為A,而且第2表現子的47個胺基酸片段,發生在同一解讀架構的缺失。南方吸漬分析顯示患者基因體DNA上,一個包含第二表現子的4.7 Kb片段發生了缺失;在對偶基因2上,第193個胺基酸呈現多型性的變化,由蛋胺酸(Met)轉變為異白胺酸(Ile),而且第8表現子5端的19個胺基酸片段,也發生在同一解讀架構的缺失。南方吸漬分析則顯示患者的IDUA基因,並無相對應的缺失。相反的,患者W2的IDUA cDNA,則含有數種改變胺基酸的突變和多型性的變化,包括同型合子的R105Q、A361T、T364M、V454I和異型合子的H240L、F495L、G549E。北方吸漬分析顯示,患者的纖維母細胞中,可偵測到少量的2.3 Kb及2.0 Kb mRNA及大量的6.4 Kb和3.9 Kb processed pre-mRNA。應用PCR及限制片段長度多型性(RFLP)或不同數目重覆單位(VNTR)的方法,我們對正常人及第一型黏多醣儲積症患者,進行KpnI及VNTR多型性的對偶基因(allele)及單套型(haplotype)頻率的分析。此多型性的研究,或可作為臨床上MPS I檢視的參考。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Traditional) |
---|---|
Pages (from-to) | 1-10 |
Number of pages | 10 |
Journal | 師大生物學報 |
Volume | 30 |
Issue number | 1 |
DOIs |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19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