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為回應對全球環境議題的關懷,本研究就空間治理的脈絡,檢驗自然環境災害過後,重建的「政治性」空間。每當環境災害後,媒體傳播災難畫面,隨即大量的經費投入重建「災區」;沒有太多的土地規劃討論、沒有太多的土地使用適宜性分析、也沒有太多的政策評估、更沒有環境影響評估來探討和審議「重建」對環境的衝擊。這樣的災後重建,某些程度上呈現出一種所謂「後政治」的狀況。對於「抵抗環境災害」採取一致性認同的策略,超越中央地方尺度、超越黨派對立,強調「救災」共識的凝聚與建構。並且,據此動員國家、企業、居民、社區團體及專家學者參與重建。本文受到當下「後政治」學者的啟發,以臺東縣做為災後重建的個案研究,透過現地考察及訪談的田野經驗,就後政治狀況和民粹主義交織的架構,配置在重建過程的計畫與實踐,討論災後重建如何型塑「後政治民粹主義」的特定編排。亦即,由於水泥工程中介所挪用的國家資本;新自由主義在國家動員市場的機制中愈加鞏固;以及,國家透過政策的介入,無論在法令、預算、和土地使用的權力上,提供共識政治的建構。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Traditional) |
---|---|
Pages (from-to) | 55-70 |
Number of pages | 16 |
Journal | 地理研究 |
Issue number | 62 |
DOIs |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