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桃園市大嵙崁人工桃園市大溪區,古時被稱爲大嵙崁。大漢溪舊名大嵙崁溪,發源於雪山山脈西麓,經大溪、鶯歌、三峽、樹林、板橋等地區後,流至北臺灣的淡水河,注入臺灣海峽。本區人口總數約有9萬,而且區內著名的豆干產業造成大量污水排放至大漢溪,嚴重影響河川生態環境。有鑑於此,桃園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啓動「桃園市大漢溪大嵙崁段自然水質淨化工程」,興建人工濕地以處理排放於桃園市大溪區埔頂大排的生活污水。本規劃設計運用環境復育中濕地自我組織及設計的方式,採用河岸灘地建設人工濕地。設計每日處理1萬嚬污水,每年削減生化需氧量98.5公噸、懸浮固體物120.4公噸、氨氮5.1公噸,經過設計操作證明,本設計具備建設成本低、操作維護費用、易融入自然環境及環境衝擊力低等優勢,通過設置自然淨化系統所形成的生態園區,可吸引野生動物來此棲息,爲民衆提供遊憩景點,並可在推廣環保教育方面發揮作用。實驗證明本人工濕地依據生態系統模式自我組織理論,達到環境復育、保育及教育的目標。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Traditional) |
---|---|
Pages (from-to) | 63-76 |
Number of pages | 14 |
Journal | 濕地學刊 |
Volume | 5 |
Issue number | 1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