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金門人的遷徙經驗:以汶萊烈嶼家族為主的考察

    Research output: Contribution to journalArticlepeer-review

    Abstract

    烈嶼(俗稱小金門),位居金門島以西、廈門島以東,面積14.85平方公里,目前設籍人口數約1萬2千餘人。19世紀中葉以後,特別是20世紀初,烈嶼人大量出洋謀生,在連鎖式移民的機制下,主要的出洋地為汶萊(Brunei)及新加坡(Singapore)。其中,位於婆羅洲西北、面積5,765平方公里的蘇丹邦國汶萊,烈嶼籍民在1920年代之後陸續移入,到了1960年代成為當地華人社會最重要的社群。經商有成的烈嶼移民扮演了當地華人社會領袖之角色,亦獲蘇丹冊封宮廷官銜,地位崇隆。本文旨在通過汶萊烈嶼籍民的散居、定居與歸鄉經驗等移民歷程,試圖了解汶萊華人社會、經濟與生活史。首先,本文在田野調查、文獻考證及口述訪談的基礎上,討論烈嶼移民的南渡歷程及其分布;接著分析1950-1980年間冷戰時期的移民情況;進而以幾個代表性家族的散居、定居與歸鄉的經驗,探討華僑網絡的建構;最後,從這些不同類型的移民歷程,幫助我們深入了解汶萊華人社會的動態變遷。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Traditional)
    Pages (from-to)117
    Journal國史館館刊
    Issue number61
    Publication statusPublished - 2019

    Cit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