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臺灣古典文學史上的數本遊記,多呈現文人對異地的記憶,並透露文化論述的特殊質性。在十九世紀旅外遊記中,蔡廷蘭《海南雜著》為極具代表性的作品。清道光十五至十六年(1835-1836)的意外旅程,使得此位澎湖文人因缘際會見識到越南的自然景觀及人文風俗。《海南雜著》牽涉到跨越疆界的書寫,而成為臺灣清治時期著作譯成多國語文的特例;今日也因此書的流傳,加深作者在家鄉或異地的象徵性社會地位。故從兩大面向詮釋此部旅遊書寫:(一)先探討蔡廷蘭越南行旅記憶,分從歷險探奇的旅行記憶、越南傳說舆諺語的民間記憶兩方面来論述。(二)其次,從歷史論述、風俗論述兩層面,分析《海南雜著》文化論述的内在意涵。本文參酌衆多相關史料,以詮釋此部旅外遊記所牵涉到的文化遷徙流動,並呈現在地文人跨界論述的價值觀。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Traditional) |
---|---|
Pages (from-to) | 219-247 |
Number of pages | 29 |
Journal | 漢學研究 |
Volume | 26 |
Issue number | 4 |
DOIs |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