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本篇論文以再概念化的概念,剖析臺灣在過去20年中,發展的課程社會學研究之歷史語境,並佐以美國的課程社會學研究的轉折,分析課程社會學研究在過去是什麼,而現在極有可能的將會是什麼。這篇論文藉助後結構主義的權力/知識和主體的概念,挑戰既有課程社會學研究的思考模式,嘗試提出後結構主義取向的課程分析架構雛形,提供臺灣的課程社會學研究者另外一種理論的工具和分析的策略,以超越過去課程研究僅問「誰的課程?誰受益?」之類的問題,進一步問:「發生了什麼?」這類具有經驗意味的問題。文章最後指出課程與主體(或認同)建構的關係,是未來課程社會學研究在探索課程知識、形式和社會關係外的另一重要研究課題。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Traditional) |
---|---|
Pages (from-to) | 119-142 |
Number of pages | 24 |
Journal | 教育研究集刊 |
Issue number | 50:1 |
DOIs |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