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國語運動的語言態度-台灣年輕人對五種華語口音的態度調查

    Research output: Contribution to journalArticlepeer-review

    Abstract

    本研究透過口語偽裝法(verbal guise technique)調查台灣年輕人對五種華語口音的態度,這五種口音分別為外省第二代國語、台灣華語、中國北方華語、中國南方華語、台灣國語。在過去國語運動的脈絡下,前四種都可能是「標準」國語,而台灣國語則是被貼上負面標籤的華語口音。本研究欲探討,未曾經歷過國語運動的台灣年輕世代對這五種口音的態度為何。研究結果顯示,外省第二代國語在台灣年輕人心目中的功能性評價依然最高,但在社交吸引力的評價卻最低。台灣國語得到的評價,正好和外省第二代國語相反。對於這五種口音,受試者普遍能夠判斷這幾個口音的差異。此外,受試者對於中國華語的態度相當持平,並未給予明顯的高評價,而台灣華語則是在各個面向都穩定地得到相當高的評價,且在情感或功能層面的表現差異也最小。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Traditional)
    Pages (from-to)217-253
    Number of pages37
    Journal臺灣語文研究
    Volume14
    Issue number2
    DOIs
    Publication statusPublished - 2019

    Cit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