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視力保健行為教育介入成效探討-PRECEDE-PROCEED模式之應用

牛 玉珍, 謝 佳玟(Chia-Wen Hsieh), 毆 怡君(Yi-Jiun Ou), 林 惠華(Hui-Hua Lin), 黃 瑛琦(Ying-Ci Huang), 陳 怡伶(I-Ling Chen), 朱 理蓮(Li-Lien Chu), 林 國賢(Kuo-Hsien Lin), 劉 潔心(Chieh-Hsing Liu)

Research output: Contribution to journalArticlepeer-review

Abstract

學童越早發生近視,加深的速度會越快,轉變為高度近視的機率越高,導致失明的機率也就越大,臺灣學童的近視率與近視增加度數在近年來有增加且惡化的趨勢,良好的視力保健行為是預防近視重要的關鍵。本研究之目的在以PRECEDE-PROCEED模式為基礎,評估教育介入計劃的需求後,發展多元化的介入內容,並評價其在學童視力保健知識、態度、行為及看電視電腦時間的影響成效。本研究使用「不相等實驗組及對照組前後測」之實驗設計,立意選取新竹市關東國小四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其中隨機抽出三個班級作為實驗組共82人,其餘五個班級為對照組共135人,執行為期五週的介入計畫,介入形式包括:視力保健教育、多元才藝活動取代學生回家後看電視或用電腦時間、視力保健行為自我檢核、在家時間管理、家長教育單張、集點活動及多元才藝活動展示。並於介入後進行評價。經統計分析結果顯示,介入後實驗組在視力保健知識、行為及看電視電腦少於1個小時的天數之成效上亦顯著高於對照組。因此,視力保健教育及多元性活動能有效幫助學童視力保健知識、行為及看電視電腦少於1個小時的天數。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Traditional)
Pages (from-to)49-60
Number of pages12
Journal學校衛生護理雜誌
Issue number23
Publication statusPublished - 2013

Cit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