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研究中旨在從數感的要素:比較數字的大小、瞭解數的意義、熟悉數的多重表徵、明瞭數與運算的關係、運用參考點做合理的估算五方面來探討國小三年級低、中、高程度學童數感的表現。本研究屬質性研究,以詮釋研究法進行個案探討,期能呈現學生數感之表現與發展歷程。研究者參考國內外文獻,選擇合適的數感教學活動,並採「教師介入教學活動」和「異質分組」的方式,期待學童經由遊戲的方式和小組的討論,能更理解數字的意義,並能更彈性的處理數字,發展出良好的估算策略。本研究主要之發現如下:(1)數學程度高的學童在數感活動教學前,未必每項明顯數感表現都領先;(2)學童在教學前、後解決數學問題的策略明顯不同,證明數感的教學活動有助於數感的發展;(3)小組的討論使學生們有機會傾聽其他同學對於數字的看法,對學童數感的學習遷移幫助很大;(4)教師適時地介入,鼓勵、引導學生討論,引導學生做有意義的思考,有助於學童數感的學習;(5)學童數感的發展會囿於學童本身抽象思考能力之發展,三無級學童仍處具體操作期,教學活動中宜多使用教具。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Traditional) |
---|---|
Pages (from-to) | 245-263 |
Number of pages | 19 |
Journal | 高雄師大學報 |
Issue number | 18 |
DOIs |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2005 |
Externally published | Y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