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臺灣文藝叢誌》、《詩報》為日治時期發行長久的漢文刊物,且皆以維持漢詩文於不墜為發刊宗旨,在台灣文學場域上頗具代表性。遊記牽涉文化觀察及風景心境,經由社群刊物的登載,而流通於傳統文人之間,故具傳播及論述的功能。兩刊物所登載的多篇遊記,敘事範疇涵括台灣島內旅遊及跨界至中國、日本等地,可作為研究其行旅記憶及地景意象的素材。藉由遊記的分析與詮釋,以理解此社群如何觀看台灣及海外的地景。這些遊記的作者多受傳統儒學的薰陶,當他們面對儒學價值與現代文明之際,文本中又顯現衝突或協商的因應方式。遊記常流露旅人從出發、行旅過程到回歸的體驗,故應用記憶、地景、敘事、再現、論述等概念詮釋遊記的文化意涵,並探究其挪用典故、參照比較、觸景生情、移譯轉化等表現策略。分從儒學社群文藝刊物所載遊記的場域意義、島內遊記的自我觀看及地方感、旅外遊記再現文化差異等面向,以探討遊記地景意象的意義。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Traditional) |
---|---|
Pages (from-to) | 103-141 |
Number of pages | 39 |
Journal | 臺灣文學研究學報 |
Issue number | 17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