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遠地區泰雅族與漢族中學生中文識讀能力之分析

孔 淑萱(Shu-Hsuan Kung), 白 芸凌(Yun-Ling Pai), 蘇 宜芬(Yi-Fen Su), 吳 昭容(Chao-Jung Wu)

Research output: Contribution to journalArticlepeer-review

Abstract

識讀能力意指理解與使用書面語言的能力,其主要成分包括閱讀理解、聽覺理解, 以及識字量。為了探討單一偏遠地區泰雅族與漢族學生在中文識讀能力的表現與差異,並分析相關因素(例如族群、社經地位、性別,以及日常閱讀經驗)對閱讀理解的預測力,本研究以北部偏遠地區中學七年級的66名泰雅族學生及76名漢族學生為對象,受測學生均屬社經地位最低等級,兩族群沒有顯著差異。測驗結果發現,泰雅族學生在聽覺理解的表現不僅低於全國常模,更顯著低於漢族學生,其閱讀理解表現則僅低於全國常模,而與背景相近的偏遠漢族學生相當,其識字量不僅與偏遠漢族學生相當,也與常模無差。細究測驗的子成分顯示,泰雅族學生相較於漢族學生,其主要的困難在於高階的統整與推理能力。在迴歸分析中,識字量及聽覺理解表現能顯著預測閱讀理解能力,至於族群、背景因素與日常閱讀經驗等變現對閱讀理解多半不具預測力,顯示在選取區域鄰近的施測對象下,降低了社經地位等因素的差異,致使族群對閱讀理解就不具預測力。此一結果指出,以往識讀能力的族群差異可能與社經地位有關,但宜留意原住民學生較弱的聽覺理解對學習的影響,而偏遠地區中學生中文識讀的教學重點,應著眼在高層次的推理能力上。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Traditional)
Pages (from-to)135-169
Number of pages35
Journal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Quarterly
Volume20
Issue number2
DOIs
Publication statusPublished - 2012

Cit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