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腦波測量來探討身體活動的心理效應:1990年至2014年研究趨勢探析

莊 嵐雅, 黃 崇儒, 洪 聰敏(Taung-Min Hung)

Research output: Contribution to journalArticlepeer-review

Abstract

目的:本研究主要收集自1990年後以腦波心生理測量手段探討身體活動效應之相關研究,透過一些事先設定的指標對各研究進行評析,提出對未來研究趨勢之建議。方法:以Pubmed, ScienceDirect, Scopus, PsycINFO, Cochrane Library, CINAHL, EMBASE,和Google Scholar八個資料庫為主要來源,將身體活動(physical activity)、腦波(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設為關鍵詞,搜尋1990年至2014年7月期間所發表之學術論文,並排除回顧性論文與研討會論文,篩選出105篇主要以腦波測量工具探討身體活動效益之實證研究,依腦波測量參數、身體活動測量參數、研究對象、和效益評估變項等四個項目,將各研究所採用之方法加以分類,以五年為一個區段統計各項目的數量。結果:研究數量在五個時間區間的分布有差別(χ^2 = 54.95, p < .01),腦波指標多採用alpha波(71.43%)或P3成份(71.43%);相關研究聚焦在有氧exercise的效應,在2006~2010年、2011~2014上半年的兩個區段中,採一次性身體活動介入的研究數量是多於多次性身體活動介入(χ^2 = 8.17, 6.26, p < .01);研究對象主要以健康個體為主(χ^2 = 62.49, p < .01),如以年齡來區分,則以成年人比例較高,以2006~2010年的比例為最高(70.73%);在主題上,自2001年起,以認知功能為被評估變項比例已高於情緒。結論:自1990年後,以腦波為測量手段探討身體活動效應之研究數量逐漸增多,探討面向也更多元。未來可利用較新的訊號處理方法來獲得更多元之腦波指標,並利用進階記錄與數學運算方式提升腦波訊號的時間與空間解析度,更深入了解身體活動對不同族群的心理效應。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Traditional)
Pages (from-to)555-568
Number of pages14
Journal體育學報
Volume47
Issue number4
DOIs
Publication statusPublished - 2014

Cit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