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內隱聯結測驗〈IAT〉測量國人自尊的可行性研究

陳 學志(Hsueh Chih Chen), 李 威震(Wei-Chen Li), 周 泰安, 卓 淑玲

Research output: Contribution to journalArticlepeer-review

Abstract

本研究旨在以Greenwald(1998,2000)所發展出來的「內隱聯結測驗」(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來測量國人的自尊。「內隱聯結測驗」測量自尊的邏輯為:若個體的自尊愈高,則其知識結構中,與自我相間的概念(例如:姓名、生日、出生地等)與正向概念的聯結也就愈強。因此,受測者將自我相關的概念詞彙與正向概念詞彙歸為一類的判斷作業之反應時間,將會顯著地快於將自我相關的概念詞彙與負向詞彙歸為一類的判斷作業之反應時間,職是之故,研究者可以由後者與前者的平均反應時間之差來界定一個受測者的內隱自尊。由於內隱測量是使用隱藏間接的方式來測驗個體對自我的態度,故相對地較能避免研究參與者為了印象整飾而有意或無意的回答出社會期望的反應。本研究的預備性研究從國語辭典簡編本編輯資料字詞頻統計報告(1997)中挑選四百個具有明顯情緒性的正/負向事物(如:真愛或強暴)或正/負向特質(如:智慧或虛偽),並通過101位受試者的喜好度評定選出極端正/負向的詞彙各26個,以做為正式研究中之內隱聯結作業使用。正式研究使用Greenwald(2000)的IAT自尊測量程序,自79位受測者同時接受IAT以及其他四個外顯自尊量表的測量。結果發現,國人與美國的受測者一樣,普遍具有正向的內隱自尊(自我概念與正向概念的聯結強過自我概念與負向概念的聯結)。此外,IAT內隱自尊與外顯自尊量表的得分問並無任何顯著相關,這顯示兩者測量到不同的建構。有趣的是,自我欺騙及印象整飾量表與外顯自尊量表的得分有顯著的相關,但與內隱自尊量表的得分則無顯著相關,支持了內隱自尊測量較能避免自我欺騙及印象整飾的假設。總之,本研究除了為國內IAT內隱測量建立適合國人的標準材料及程序外,也主持了其測量的效度,故IAT內隱測量應是未來深具潛力的新測量工具。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Traditional)
Pages (from-to)217-234
Number of pages18
Journal測驗學刊
Volume49
Issue number2
Publication statusPublished - 2002

Cit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