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報導由社會教育學系 張德永教授研究團隊提供】
本研究以臺灣國民中小學東南亞母語傳承課程教學支援人員職能培訓政策為題,透過質性研究立意取樣方式,採取深度訪談之方法,訪談有實際教學經驗之教學支援人員7人及尚未有教學經驗之教學支援人員7人,共14人,以瞭解支援人員在教學中對於困境的感知分析。研究結論指出以下三點:一、支援人員職能培訓政策的感受困境,在於基本語文能力欠缺與專業能力不足;二、政策實施感知之困境,在於肯定政策立意良善、缺額缺乏透明化,以及工作保障政策不足;三、教學內容與實施時所面臨的困境在於身分角色無法充分展現班級管理、學校設備與經費資源不足、教師缺少同儕協助與專業成長、學生選課動機影響學習態度等。本研究建議行政機關應確保具備職能培訓前基本語言能力程度、加強職能培訓課程教案設計與電腦創新教學能力、研擬身分法源及相關配套措施、建立公開透明之缺額資源平台,學校應增加課程教室相關教學設備與經費資源的提供,營造一個多元尊重友善對待的校園環境。
臺灣於2018年實施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正式納入新住民語文課程,規劃採由政府培訓、中小學負責聘用的方式,聘請東南亞新住民作為教學支援人員,從事母語教學。新住民母語教學師資在教學專業方面也需要一些專業的培訓,包括語言文化、語言訓練、語言結構,以及教學專業課程等等,換言之,這些母語師資也需要有專業職能的要求,並在訓用合一,以及教學環境安排方面給予更多的支持。研究指出新住民母語師資及教學面臨問題有三:一、基本培訓層面:教學師資在於基本中文語文能力欠缺,且在專業能力的訓練不足;二、政策支持層面:雖肯定政策立意良善,但也提到師資缺額缺乏透明化且工作保障政策不足;三、教學實施層面:在教學過程中由於身分角色關係,因此無法充分展現班級管理;此外,學校設備與經費資源不足、教師缺少同儕協助與專業成長、學生選課動機影響學習態度等,都造成教學評估和成效無法達標。因此,建議政府針對新住民母語師資的良法美意可以積極落實,其作法包括有:行政機關應確保具備職能培訓前基本語言能力程度、加強職能培訓課程教案設計與電腦創新教學能力、研擬身分法源及相關配套措施、建立公開透明之缺額資源平台,學校應增加課程教室相關教學設備與經費資源的提供等。若果如此,才能夠營造一個多元尊重且友善的校園母語之教與學環境。
原文出處:http://jories.ntnu.edu.tw/jres/PaperContent.aspx?cid=250&ItemId=1769&loc=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