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學生在螢幕前睡著:以興趣激化學習意圖融入磨課師華語文師資培育

Press/Media: research_highlight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Description

【本報導由華語文教學系 蔡雅薰教授研究團隊提供】


  科技日新月異,磨課師(MOOCs)線上教師培訓系統也已逐漸成熟,但仍面臨許多挑戰,其中包括:高退選率及低持續學習意圖。本研究主要提出一系統性模式,整合後設認知與學習興趣觀點,以調查學習者透過磨課師平台行進行持續學習的意圖。本研究共回收126份有效樣本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輔以結構方程模式檢測其關係,並取得後設認知與3種層次的學習興趣(喜歡、享受以及參與)均存有正向關連之結果;此3層學習興趣更與透過MOOCs持續學習意圖之間形成正向關連。據此結果顯示,提升學生的後設認知能力,能夠增加線上學習興趣並提高在MOOCs平台上持續學習意圖,從而擴大以MOOCs線上教學平台進行華語師資培訓的效益。 


  

  磨課師線上課程(MOOCs)是數位學習的趨勢,亦是當前眾多具有規模及系統化的遠距教學平台之一。本研究整合後設認知相關理論和線上學習興趣之觀察,探討此兩項要素對於學生繼續使用磨課師課程的意願程度。

  磨課師線上課程數量眾多,但部分課程因缺少師生間的具體互動交流和規範,常面臨學生持續學習意願較為低落,甚至中途而廢的情況。因此,探究如何讓學生投入學習,誘發學習興趣, 進而提升持續使用磨課師線上課程的意願,便是本研究的重要議題所在。

  本研究主持人以實際開設的磨課師線上課程為例,將修習該門課程的學生列為觀察對象,如實觀察並紀錄影響學生學習情況及態度的原因。有別於前人探討磨課師線上課程的設置與學習成效之研究,本研究著重「以學習者為中心」,從學生的學習經驗出發,調查學生在進行磨課師線上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所運用的後設認知技巧與學習策略,再結合學生本身的線上學習興趣,透過126份有效樣本之驗證性因素分析及結構方程模式檢測,探究影響往後使用磨課師線上課程意願的要素。

  研究成果指出,學生的後設認知技巧與其線上學習興趣呈現正相關,且學習興趣亦會進一步影響持續使用磨課師線上課程的意願,因此我們預期此結果將有助於課程精進與經營推廣,更為磨課師線上課程開啟一扇能與學生進一步互動的窗。

  本研究關注學生的認知與情意層面之學習要素,紀錄實務學習歷程並提升磨課師線上課程的學習效益,期能有助於臺灣的數位學習領域朝向精緻化與個別化發展。

Period2020 Jun 3

Media coverage

1

Media coverage

Catergories of Press

  •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