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強度身體活動的「總量」比起「時機點」對於高齡者肌肉功能更有益處

Press/Media: research_highlight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Description

【本篇報導由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廖邕特聘教授研究團隊研究員-賴鼎富提供】

   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的時間,高齡者可能因退休有較多的時間能自由運用;然而,高齡者由於老化的關係,身體的肌肉功能逐漸降低,因此,設計有效的身體活動介入策略,以預防高齡者進入失能的狀態十分重要。此篇文章透過客觀的身體活動測量儀器:三軸加速規,針對居住於台北市的社區高齡者,探討不同時段的中高強度身體活動(moderate-to-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 MVPA)與功能性體適能是否有所關聯。本研究發現,相較於進行中高強度身體活動的「時間點」(早上、下午、晚上),中高強度身體活動的「總體時間」對於高齡者的肌肉功能表現有更多的顯著正向相關,研究結果建議高齡者在日常生活中累積中高強度身體活動的整體時間,以維持或促進其肌肉功能。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研究提出人體存在生理時鐘(Biological Clocks),而生理時鐘掌握人類睡眠與起床的時間點,假如它越穩定或越有規律性,也就能有較健康的生理狀態。但對於高齡者來說,可能會因為器官老化的關係,對生理時鐘的反應程度較低,此時便必須藉由其它因子來調節生理時鐘,如:日光、身體活動、進食時間與環境溫度等,以防高齡者進入不健康的生理狀態(如:肌肉質量流失、生理機能下降等)。舉例來說,近期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文獻回顧指出:在人體的肌肉内,生理時鐘能調節葡萄糖攝取和身體活動能力,而這些因素可能與慢性心血管疾病風險有關,因此在合適的時間點進行身體活動,可能促進大腦的視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調控或同步人體各部位的周邊時鐘(Peripheral Clocks),以產生穩定的生理時鐘規律。

  本研究招募居住於臺北之社區高齡者共118名,探討三個不同時段(上午:6:01至12:00、下午:12:01至18:00、晚上至睡前:18:01至24:00)的中高強度身體活動與其功能性體適能表現之關聯性。研究團隊使用三軸加速規蒐集社區高齡者的整體身體活動時間,進一步區分不同時段進行中高強度身體活動的百分比(如圖一),再透過功能性體適能測驗取得高齡者的肌肉功能表現,測量內容包含:握力(液壓握力器)、行走速度(定點行走11公尺)、基本行走能力(起身行走3公尺再回到定點)與下肢肌力(五次坐站)。

 

 

圖一:不同時段中高強度身體活動百分比
圖一:不同時段中高強度身體活動百分比
註:中高強度的身體活動類型通常包含:
健走、慢跑、爬山、有氧舞蹈、爬樓梯、園藝與需要搬運重物的家事等

 

 

  研究結果發現,使用多元線性回歸,控制所有干擾因子後,在從事中高強度身體活動的「總量」比「時間點」(上午、下午、晚上時段)對於高齡者功能性體適能更加重要,其可能原因為對於高齡者,於日常生活任何時間累積身體活動量都能夠間接或直接促進其肌肉功能,未來在設計進行維持或增進高齡者肌肉功能的身體活動介入策略時,累積高齡者身體活動的「總量」可為更重要的策略設計要素。

 

原文出處:

  • Allada, R., & Bass, J. (2021). Circadian Mechanisms in Medicine.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84(6), 550–561. https://doi.org/10.1056/NEJMra1802337
  • Lai, T. F., Liao, Y., Lin, C. Y., Huang, W. C., Hsueh, M. C., & Chan, D. C. (2020). Moderate-to-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 dur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iming for physical function in older adults. Scientific reports, 10(1), 21344.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0-78072-0

 

Period2021 Dec 9

Media coverage

1

Media coverage

Catergories of Press

  •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